中國時報【周麗蘭╱雲林報導】

身心障礙者想謀一份工作不易,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多年來種植2分地香草做手工皂與精油,去年大張旗鼓成立庇護農場,可惜心智障礙者工作量不固定,7人做不到1人份的量,營運1年賠20幾萬元關門大吉,回到中秋節月餅的故事副業模式。

身心照護協會從12名青年挑選7個狀況較穩定的心智障自製烤肉架陽明山衛理福音園蛋黃酥作法食譜礙青年培訓農事,去年成立庇護農場,依勞基法給薪及勞健保,圓他們當上班族的夢;不料經營農場有技術門檻,庇護農場門檻更高,雲林縣的第1個庇護農場只存活1年。

常務理事呂永昌說,做了1年才知道沒能力,管理的園藝專業不多,也沒有考慮到心智障礙者的能力,7人做不到1人份,期待落差很大,累得老師都癱了。

樂活農場種茶樹、檸檬香茅、香轉化糖漿作法蜂、甜菊、白鶴靈芝、洛神;呂永昌說,因缺乏園藝概念,看到草就一直拔、看到空地就種、忙灌水,結果草長得比香草旺盛。

協會的主力產品是香草茶、精油,因成本高,價格無法很親民,精油大瓶550元、小瓶300元,賣得不是很好。

呂永昌說,主要成本是手工,除草、灌水、施有機肥,完全不用農藥,人力成本大但品質很好,曾有內行者稱讚。庇護農場今年結束經營,依勞基法給予7名大孩子遣散費,結算賠了20幾萬,如今再回到園藝治療模式,由協會管理香草園。


arrow
arrow

    zzzzzas004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